-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2022年1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
- 【热点】降息,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 刚刚!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低
- 2021年12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
- 降准之后,又迎利好!央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 央行决定降准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金时早知道 | 国常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 优化存款利率自律 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常会:金融机构作出6方面减费措施
- LPR连续13个月“按兵不动”
- 2021年2月份温州指数运行情况
- 最高法院批复:小贷等七类机构不适用LPR利率4倍上限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
- 政策研究 | 陈雨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
- 重磅!民间借贷利率上限重定!以1年期LPR的4倍为标准
- 独家!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
- 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
- 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
- 央行定向降准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易纲行长谈人民币汇率
- 人民银行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50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
- 易纲行长“长安论坛”摘录
- 温州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14条
- 易纲:“三支箭”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央行降准 温州释放25亿资金扶小微
-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释放7500亿元增量资金
- 多角度精准发力护航小微融资
- 央行定向降准释放资金7000亿元 重点推进“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
- 央行: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 经济金融运行平稳
- “双轨”合一:利率市场化最后一跃
- 5月份资金面压力趋缓 货币政策不改稳健中性
- 央行降准释放资金4000亿将全部用于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低成本资金来源
- 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具体阐述金融业对外开放时间表 六项措施数月内落实 五项措施年底前推出
- 经济基本面支撑下人民币汇率形成双向波动新局面
- 改革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金融改革动力不减
- 央行发布|2017 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 【研究速递?IBLI月报】金融去杠杆趋势不变 贷款平均利率小幅上行——5月交银银行间流动性指数(IBLI)月报
- 【研究速递?IBLI月报】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偏紧 市场利率难现大幅上行——4月交银银行间流动性指数(IBLI)月报
- 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
- “温州指数”与江西吉安建立协作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 央行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 温州金改特色试点项目授牌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原创 2018-04-03 周琰 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强势上涨。2月上旬,人民币汇率保持在6.30至6.35的振荡区间。3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升377个基点,创下“8·11汇改”以来新高。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突破6.31、6.30、6.29、6.28多个整数关口。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2764元,上升117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业内人士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上涨,汇率表现已经展现出了双向波动的特点,现在1年期人民币波动率已经达到了5%,汇率的弹性有很大的提升。
随着美国发起贸易战,有投资机构“押注”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更有市场人士猜测,中国可能会默许人民币升值以缩减中美贸易逆差。
对此,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人民币这轮涨势会持续多久,主要取决于美元指数跌幅。基于用人民币大幅升值扭转中美贸易逆差的憧憬而贸然“押注”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并非明智之举。
知名国际金融专家韩会师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情绪出现波动是导致此次汇率短时间内波动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是被动的。美元的表现让人看不懂,美联储一方面缩表,一方面加息,理论上美元回流,美元应该走强,但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倒是对应了特朗普挥舞的贸易战大棒。美元在主动走弱,全球货币被动走强。”韩会师称。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则认为,此轮人民币上涨的原因,一是中国经济从2016年第四季度复苏以来,经济基本面展现出强劲的韧性,高新、前沿技术进步也非常快;二是中国老百姓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也让人民币有了升值动力。
曹和平进一步表示,货币不仅有支付手段,还有储藏手段,如果人民币内含的财富多,那么人们愿意把它作为储藏手段来使用,人民币自然面临升值压力。
多渠道支持百姓用汇需求
人民币升值,通俗来讲就是人民币购买力增强,在此背景下,个人及企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据记者估算,去年3月底,兑换1万美元需要6.88万元人民币(汇率6.88),而今年3月底兑换1万美元只需要6.28万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汇率的变化会在留学、旅游、购物等各方面影响老百姓的生活。
此外,据记者了解,携程根据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的1年内人民币汇率对各国货币汇率涨跌幅度计算显示,人民币对菲律宾比索、斯里兰卡卢比、港元以12.5%、11.4%、9.6%的升值幅度,排名前三,人民币对美元以升值约9%位居第五。菲律宾、斯里兰卡、中国香港、越南、美国、日本、中国澳门、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台湾成为出境游的“汇率旅游十大目的地”。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个人而言,在坚持按实际需求进行购汇的同时,可以有一定的趋势判断。目前,对个人来说,有很多方便的购汇渠道,在每年5万美元额度以内,只要持有个人身份证件就可以到银行柜台或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购汇。
“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99.7%的居民每年的购汇金额都是在5万美元以内。如果超过5万美元,也可以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能够证明真实交易的带金额的交易证明文件去银行购汇。”王春英表示,此外,个人还可以持银行卡在境外消费及提现。外汇局也支持通过第三方支付的方式更加便利地满足居民的购汇需求。
企业亟待提升
外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使得不少外贸企业都受到汇率波动的正面冲击。
“我国制造业多以加工为主,出口议价能力偏弱,如果因汇率波动持续造成损失,恐怕会让部分外贸企业失去信心。”一名福建外贸企业负责人说。
对于上述情况,王春英表示:“对于企业而言,用汇规模大,则一定要有避险保值和财务中性的理念,切莫去‘赌’人民币汇率。提早用衍生品进行避险保值很重要。在外汇局多年支持下,国内已经有相当多的银行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办理结售汇业务,能办理即期结售汇业务的境内机构有489家,办理衍生产品业务的境内机构接近90家。”
王春英强调:“企业都应该有汇率避险意识。特别要对企业说的一点就是,不要把衍生品当做一个赚钱的工具。衍生品就像保险一样,在双向波动的情况下,支付一定的‘保费’能够把自己经营成本锁定下来,对企业的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周琰
编辑:吴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