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2022年1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
- 【热点】降息,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 刚刚!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低
- 2021年12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
- 降准之后,又迎利好!央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 央行决定降准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金时早知道 | 国常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 优化存款利率自律 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常会:金融机构作出6方面减费措施
- LPR连续13个月“按兵不动”
- 2021年2月份温州指数运行情况
- 最高法院批复:小贷等七类机构不适用LPR利率4倍上限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
- 政策研究 | 陈雨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
- 重磅!民间借贷利率上限重定!以1年期LPR的4倍为标准
- 独家!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
- 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
- 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
- 央行定向降准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易纲行长谈人民币汇率
- 人民银行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50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
- 易纲行长“长安论坛”摘录
- 温州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14条
- 易纲:“三支箭”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央行降准 温州释放25亿资金扶小微
-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释放7500亿元增量资金
- 多角度精准发力护航小微融资
- 央行定向降准释放资金7000亿元 重点推进“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
- 央行: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 经济金融运行平稳
- “双轨”合一:利率市场化最后一跃
- 5月份资金面压力趋缓 货币政策不改稳健中性
- 央行降准释放资金4000亿将全部用于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低成本资金来源
- 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具体阐述金融业对外开放时间表 六项措施数月内落实 五项措施年底前推出
- 经济基本面支撑下人民币汇率形成双向波动新局面
- 改革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金融改革动力不减
- 央行发布|2017 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 【研究速递?IBLI月报】金融去杠杆趋势不变 贷款平均利率小幅上行——5月交银银行间流动性指数(IBLI)月报
- 【研究速递?IBLI月报】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偏紧 市场利率难现大幅上行——4月交银银行间流动性指数(IBLI)月报
- 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
- “温州指数”与江西吉安建立协作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 央行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 温州金改特色试点项目授牌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原创: 周萃 金融时报 今天
继6月24日央行宣布对小微企业及债转股定向降准后,央行等五部门25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多角度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相比之前较为分散的政策规定,《意见》针对小微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给出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随着这些政策的相继落地,将会形成服务小微的协同效应,不仅有助于短期内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小微金融服务持续良性发展,从而稳定提升小微企业金融可得性。
一 政策支持不断加码
为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破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以来相关政策不断加码。
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再担保等形式支持各省(区、市)开展融资担保业务,带动各方资金扶持小微企业。4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7项减税措施,支持创业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6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5项措施,明确提出要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小微信贷供给能力。
今年以来,央行还三次宣布实施定向降准,其重要目的都在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
1月25日开始实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为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4月25日实施的第二次定向降准,“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7月5日即将实施的第三次定向降准,“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意见》中所提出的货币政策支持和财税政策激励等措施,充分反映出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微金融业务有序发展对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杨跃表示。
他认为,《意见》能有效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意义重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预测,三次定向降准加上《意见》提出的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信贷资源1000亿元,今年以来央行累计释放资金超过1.75万亿元支持小微发展。
二 融资难题仍然存在
尽管政策对小微金融强力支持并倾斜,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持续增长。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达到66.3%,同比、环比分别提高3.7个、4.1个百分点,创2015年一季度以来新高。
但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却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在6%左右,网络借贷利率约13%,温州民间借贷登记利率在15%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利率则为15%至20%。与此同时,小微企业融资来自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融资的比例大致为40%和60%,与金融市场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正规金融机构的占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随着信用事件增多,相对弱势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受紧缩压力不对称影响,更容易受到冲击,融资难题进一步加剧。”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以来,受去杠杆和强监管影响,广义流动性收缩,贷款利率、非标利率和信用债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企业流动性状况恶化,信用债市场违约风险上升。
吴琦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与企业资产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抵押物不足等问题有关,导致信用风险较高;二与现行的财税金融政策不完善有关;三与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不健全有关。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达2.75%,比大型企业高1.7个百分点。
三 多举措缓解小微融资难
虽然小微金融覆盖率和可得率仍不尽如人意,但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近期出台的多项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或将起到实质性的助推作用。
要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既需要采取一些短期激励政策,比如减税降费、定向降准等,也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难题。
“当前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主要源自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下降,考虑到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可能造成资本金损失,降准降息减税的激励效果或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提升金融机构对小微信贷的供给意愿和能力更为重要,这也是《意见》的主旨所在。” 吴琦认为。
吴琦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扶持小微应加快内部考核机制改革,从内部转移定价和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比如,基于小微金融业务对于银行优化客户结构、提高收益、保障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小微金融业务的战略认知,整合内外部业务和优势资源,完善相配套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如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增设社区、小微支行等。
“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应更好地满足和挖掘小微企业客户需求,持续优化自身业务结构,开发便捷安全、客户体验好的金融产品体系,取得规模、效益和资产质量的协调发展,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能力,较好地通过自身高质量发展来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杨跃认为。
事实上,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传统金融机构正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截至一季度末,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1万亿元,同比增长14.3%,比同期各项贷款和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5个和2.4个百分点。
记者:周萃
编辑:赵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