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5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2022年1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
- 【热点】降息,是为了促进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 刚刚!民间借贷利率上限调低
- 2021年12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受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
- 降准之后,又迎利好!央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 央行决定降准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金时早知道 | 国常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 优化存款利率自律 促进市场有序竞争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常会:金融机构作出6方面减费措施
- LPR连续13个月“按兵不动”
- 2021年2月份温州指数运行情况
- 最高法院批复:小贷等七类机构不适用LPR利率4倍上限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
- 政策研究 | 陈雨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
- 重磅!民间借贷利率上限重定!以1年期LPR的4倍为标准
- 独家!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
- 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
- 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
- 央行定向降准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 易纲行长谈人民币汇率
- 人民银行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500亿元支持中小银行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
- 易纲行长“长安论坛”摘录
- 温州出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14条
- 易纲:“三支箭”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央行降准 温州释放25亿资金扶小微
-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释放7500亿元增量资金
- 多角度精准发力护航小微融资
- 央行定向降准释放资金7000亿元 重点推进“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
- 央行: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 经济金融运行平稳
- “双轨”合一:利率市场化最后一跃
- 5月份资金面压力趋缓 货币政策不改稳健中性
- 央行降准释放资金4000亿将全部用于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低成本资金来源
- 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具体阐述金融业对外开放时间表 六项措施数月内落实 五项措施年底前推出
- 经济基本面支撑下人民币汇率形成双向波动新局面
- 改革才能获得高质量发展:金融改革动力不减
- 央行发布|2017 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 【研究速递?IBLI月报】金融去杠杆趋势不变 贷款平均利率小幅上行——5月交银银行间流动性指数(IBLI)月报
- 【研究速递?IBLI月报】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偏紧 市场利率难现大幅上行——4月交银银行间流动性指数(IBLI)月报
- 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
- “温州指数”与江西吉安建立协作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 央行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
- 温州金改特色试点项目授牌
马玲 金融时报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二季度例会日前召开。在货币政策取向方面,本次例会延续一季度例会表态,依然保持“稳字当头”的取向,明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并新增“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这一表述。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例会新增“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严峻复杂的内外环境。国内处于内需元气恢复期,脱贫攻坚巩固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期,海外防疫和经济复苏面临不确定性。因此,国内需要继续统筹防疫、经济恢复和改革关系,维护经济大局稳定,为应对各项外部冲击,稳步深化改革开放打牢“地基”。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次例会认为,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实施宏观政策,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相较一季度例会,对于经济形势的表述更加乐观。
但对未来形势的研判方面,本次例会将一季度例会中的“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修改为“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同时新增了“防范外部冲击”。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从本次例会表述变化可以明显看出,在肯定国内经济运行成效的同时,政策面对外部风险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冲击保持高度关注。
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从国际方面看,全球经济虽处于加快复苏阶段,但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分化明显加剧,或对全球经济复苏增添新的不确定性。随着美国通胀预期升温,其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方向仍需进一步观察,特别是要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引发的连锁反应及风险。
谢亚轩进一步指出,与上半年“稳字当头”主要强调通过政策稳定来巩固经济增长不同,下半年的“稳”字中增加了“防风险”的政策意味。面对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外部变数、金融风险、经济增长等多项约束,坚持“稳字当头”仍将是货币政策应对复杂形势的最优解。
本次例会也明确部署,灵活精准实施货币政策,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在经济形势总体稳固,稳中向好的情况下,政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仍是关键,这要求货币政策在总量上继续保持稳健,同时,在结构上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支持普惠金融,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助力高质量发展。
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扎实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等工具,多措并举助力经济的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2.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金融支持绿色发展,近期,人民银行多次提出要加快研究制定碳减排支持工具。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不久前在“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上表示,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人民银行正在抓紧研究设立直达碳减排领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本次例会再次提出,“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在业内专家看来,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更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节能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方面倾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金融更好赋能绿色转型发展。
“当前,人民银行已经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与‘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在创设绿色金融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将是未来进一步支持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明明认为,“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首次出现在货政委员会例会表述中,值得关注。
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
在利率水平方面,本次例会基本延续一季度例会的表述,强调“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并新增表述“调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
此前,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宣布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由现行的“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改为“基准利率+一定基点”。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此次调整体现了存款利率监管的差异化、精细化和市场化,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明明表示,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定价方式改为“基准利率加基点”后,各银行定价的方式更为灵活,存款利率的精确度更高。同时,存款基准利率自律上限在新的定价方式调整下,可以打击“高息揽储”行为,避免银行间的恶性竞争,纠正为争夺存款盲目扩张的行为,为综合负债成本下行打开空间。